2008082059003249.jpg

夏村又到了一年中最多彩的季节。事实上,除了不同颜色的花和树,这里还有更多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这是一个被互联网深刻改变的苏北村庄。

江苏花木看沭阳,夏衍村是沭阳花木产业与时俱进的缩影。上世纪末,一家种树,用扩音器卖的1.0时代,到新世纪初,开网店卖花木的2.0时代,再到近几年直播带货的3.0时代。如今,夏衍村已经进入了数字4.0时代。

“从吃不饱,到家家住洋楼,满街跑的车。”李延春自1990年以来一直担任村支书,他对夏衍村近年来的发展和变化感到“如果没有亲身经历,我无法相信”。目前,夏衍村有苗木经纪人500余人,青年创客近900人,花木网店1000余家,花木电商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十年间,夏衍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4700元增加到2021年的4万元左右,赶上了苏南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LOCAL1662458079068UH9VQ0MUK5.jpg

1980年,改革开放刚刚起步,胡是第一个在村里尝试种植绿色幼苗的人。后来,在他担任村支书的7年时间里,他发誓要带领群众摆脱贫困。于是,在胡的带领下,沭阳县第一个村级集体花木合作社3354园成立了,村民们纷纷种起了花木。

当时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对花木的需求旺盛。胡敏锐地嗅到了商机:能不能把花木直接卖给市里?为此,他带领一批种花大户和经纪人走出去,进城“抢”市场。

长期以来,胡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都主动去参观当地的园林、教育部门、厂矿等单位。“有点漫无目的,当时也没办法。”胡对说:为了让潜在客户看起来直截了当,他和他的代理人随身携带印刷广告,让各种绿苗一目了然,他们还拍下幼苗存活或结果的照片。

一切都得到了回报,堰下的幼苗迅速打开了市场。胡和村民提出了一个月的“保证期”:一个月内,如果出现死苗、枯苗,免费给客户更换、补种。渐渐地,更多装载花木的卡车进出夏衍村,村里的大喇叭成了获取花木供求信息的重要工具。

“谁有黄杨木,就需要一万棵树。我们赶快把他们送到村部去!”时任夏衍村通讯员的蒋汉朝,通过广播帮助花农推销花木,被称为夏衍村“第一播音员”。每天早上,在他浓重乡音的问候声中,一家一户的花木与广阔的市场相连。

从村部第一个大喇叭到经纪人,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大喇叭,500多个大喇叭“接踵而至”。夏衍村花木经济总量跃升。到1992年,夏衍村的花木年销售额已超过1500万元。

LOCAL16624580055551RSPAE7N0O.jpg

经过上个世纪最后20年的发展,花卉产业让夏衍村的人们尝到了繁荣的滋味。他们不满足于不断扩大的市场空间。经验丰富、敢作敢为的李延春,1990年接过村支书的担子,带领大家搞规模种植,成立花卉植物销售联合体,探索进取,大有作为。

新世纪伊始,互联网开始兴起,夏衍村果断坐上了“网络花木”的班车。为了让村民掌握开网店的技能,李延春率先开设了村网络创业培训班,邀请成功的网络创业者,让花农免费接受电脑和网络销售知识的培训。

53岁的鲍恩江是早期的电脑b

2009年大学毕业,苏杭回村做花卉生意。为了开好网店,他买了厚厚的一摞书来学习,还参加了镇上的一个培训班。从2010年到现在,他的网店开到了多家电商平台,仅注册商标就有17个。去年销售额突破800万元,还被沭阳县委、政府授予“十佳淘宝精英”称号。

当花农与互联网紧密相连时,夏衍村的花卉产业发展也走上了信息化的快车道。在夏衍村,全村5600多人,靠花木创业的有3000多人。可以说家家种花木,家家开网店,人人都能致富。

LOCAL1662458165355P3CIPRUQSO.jpg

“进直播间的朋友们,大家面前的这盆红色三角梅是我们家的主栽品种。现在我会告诉你所有的方向。喜欢的话,今天下单会有优惠……”每天早上,在夏衍村幸福花海的花卉基地,一些村民早早拿起新农具,开始一天的“新农活”3354手机直播。

中秋临近,花木销售迎来旺季,基地负责人钟卫国似乎更忙了。在这里,他经营着6个花卉大棚,偌大的地里种满了盆栽,有挂满红色果实的火棘,有苍老苍劲的罗,有婀娜多姿的九重葛。“我们基地有十几个主播,每天8点开始直播,平均一天营业额8万元。”他说。

50岁的钟卫国返乡创业20多年。2016年,他紧跟互联网经济潮流,创办了当时县城第一家淘宝市场“幸福花海”,带领当地村民直播卖花。现在基地总占地面积60多亩。

下午,大棚里的温度略高,挡不住花农们直播的热情。一部手机,一个摊位,一片“花海”,组成了他们充实而忙碌的一天。在开心花海基地做直播的陈辰说,每天上班的时候都在直播间和粉丝们“聊”花草,生活很充实,收入也很满意。

姜婷婷1988年出生,毕业于南京审计大学。2018年,她辞掉了县城一家银行的工作,回到村里帮丈夫打理花木。看到很多村民都在测试这种新的载货方式,她也从一个“小白”开始练习。

“从一开始的零单,到每天几单、几十单、一百多单,一年利润也有六七十万元。”蒋婷婷说,以前村里“喇叭一响,金子两千块”,现在家家户户“手机一响,金子两千块”。

入夜,夏衍村“快递一条街”的ZTO快递代收点依然灯火通明,工人们正忙着熟练地包装、装载来自世界各地网友的订单。从8月底开始,仅中通网点每天揽收快件就超过1.5万件。据了解,该村“快递一条街”共有10多个快递网点,2021年发出快递单2600多万单。

LOCAL1662458215821WHHTHNUSIF.jpg

触网蝶入堰,更进一步。2021年7月,夏衍村启动“数字夏衍”建设,进入数字“4.0”时代。“你可以通过手机看到大棚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等数据,物联网让农业生产更加智能;在“花木电子商务”部分,显示了苗木的价格和价格指数。这些大数据可以指导花农定价。此外,村里还有创客空间,免费为创业者提供专业的直播设备。”“数字堰”系统的管理员黄宁说。

8月20日,天气闷热。一大早,夏衍村的花农严邦峰就安排工人打开数字温室的天窗和风扇,给温室降温。通过手机“数字堰”小程序,严邦峰对大棚里山茶花、金边瑞香的生长环境了如指掌。最近,

目前,夏衍村50多亩规模的花卉种植基地都配备了传感监控设备,生产数据实时采集到村数字化指挥中心。同时,通过与县花木产业大数据平台的互联互通,“数字堰”实时捕捉全口径市场情况,让村民足不出户就知道哪里有卖,赚的钱更多。手机一点点就能“买全村卖全国”。得益于大数据管理带来的效益提升,去年夏衍村花木生产总值达到5.15亿元,同比增长15%。

除了带动生产和销售,“数字堰下”也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走在夏衍村,家家户户门口都有一个二维码。手机一扫,户主家的文明星级,商家店铺等信息。将会显示。“一门一码相当于每一张数字名片,方便外国人过来了解我们每一家网店的经营和诚信情况。”严邦峰说。

今年年初,村民们谈到洪振的电视机安装了“数字堰”,生活比以前方便多了。从买菜、送水、修家电、买药、点餐、理发等等。您可以通过按遥控器或打电话享受上门服务。

对于年轻人来说,“数码堰”手机更方便。在手机上可以交水电费,发布花木买卖信息,查看政策公告,村务公告。如果发现什么问题,可以通过“随手拍”功能及时反馈给村里,大家对乡村治理的主人翁意识更强。“我们可以了解村里各方面的信息,更好地参与到村里的生产生活中,把家乡建设得更好。”严邦峰说。

“富口袋”要配“富脑袋”。为此,夏衍村改造了农家书屋,建设了数字影院,将新的人情和村民公约输入“数字堰”系统,引导村民讲文明、树新风。现在的堰下,产业更加繁荣,生活更加便利,治理更加周到,乡风更加文明……数字化赋能的美丽花乡,焕发出勃勃生机。

据沭阳县委书记彭伟介绍,数字农村建设的基础是“建”,核心是“用”,关键是“融”。“我们要以‘数字堰’为样板,带动全县农业农村现代化,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他说。

share.png

人民日报简介关于人民日报网报招聘招聘人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